榷阅中文网,就是小说多,无广告弹窗!

第22章 王安石和欧阳修 (第1页)

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三苏也和王安石纠葛不清。

赵旋对于三苏的看法很简单,苏洵就是一个欺世盗名的小人,苏辙是中规中矩的官僚,苏轼则是绝世天才。

苏洵生长在富贵之家,从小游手好闲。

他的两个哥哥都中了进士,他却是屡考不中,好在自家家境富裕,又娶了个同样家境富裕也贤惠的妻子。

苏洵热衷于功名,但是水平有限屡考不中。

直到四十七岁时带着苏轼、苏辙两兄弟进京赶考才出现了转机。

在京城,苏洵也不知道走的什么门路,居然找机会去拜见了文坛大佬欧阳修。

在欧阳修的家里,苏洵拿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文章请欧阳修品鉴。

欧阳修见苏洵年纪也快五十岁的人了,还带着两个进士的孩子来求教,就安慰性质的说了句苏洵写的文章立意独特。

在苏洵自己的刻意渲染下,借着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大名,再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苏轼、苏辙两兄弟都考中了进士,使得苏洵也名声鹊起了,以至于宋仁宗也知道了。

宋仁宗于是给还不是秀才的苏洵,特批了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,准备给苏洵一个职位,但是苏洵知道自己的水平,一次都没敢参加。

但是不管怎样,能说会道善于滥竽充数的苏洵却在文人圈里混的风生水起了。

据说苏洵和王安石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欧阳修的家里。

当时有人把苏洵的文章给王安石看,实在的王安石没给苏洵面子,说苏洵的文章纵横习气太重,“大抵兵谋、权利、机变之言”

苏洵是小人,于是就写了那篇收录在学生教材《古文观止》中的《辨奸论》。

文中骂王安石阴险毒辣,和正常人不一样,穿的是奴隶的破衣服,吃的是猪狗才吃的东西,蓬头垢发好像家里死了人似的。

更令人不齿的是,苏洵的这篇《辨奸论》写于王安石母亲去世的时候。

苏辙倒是中规中矩的官僚,他为人性格谨慎、稳健,最高也当到了朝廷的副宰相。

赵旋对他的研究不多,只记得他也评价李白说:“李白诗类其为人,骏发豪放,华而不实,好事喜名,不知义理之所在也。”

评价王安石说:“王介甫,小丈夫也。

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,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,不知其不可也。”

至于苏轼呢,他就是个天才!

美食、旅游,诗词歌赋什么都会,还什么都精通。

但是他思维的跳跃在文艺界那是如鱼得水,但是放在官场就多少有点不合适了。

王安石当政时,富家子弟苏轼不知民间疾苦,于是反对变法,结果被王安石贬;后来司马光当政了,他才看懂了民生的艰难,又反对司马光全面取缔王安石的变法,又被司马光贬。

当然,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苏轼还是一个率性真实的人。

王安石在1050年二十九岁时写了《登飞来峰》,诗中写道: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

苏轼在1084年四十七岁时写了《题西林壁》,诗中写道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两人都是文坛大家,两首诗的意境也差不多,不过一个是站在高处眺望大地苍生,一个是身在山谷欣赏溪水幽林罢了。

苏东坡人生最大的转折点,就是乌台诗案。

乌台诗案发生时,王安石已经在三年前辞去宰相之位到江宁当普通人了。

诗案发生后,守旧派除了苏辙,没有人用心去搭救苏轼。

反倒是变法派的王安石、章惇以及中立派宰相吴充,积极的去营救苏东坡。

王安石是变法派唯一的领袖;章惇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,变法派中的大佬;吴充虽然是中立派,但也是王安石的儿女亲家。

后世的愚昧之人几乎没有人去追究是《梦溪笔谈》的作者沈括告发了苏轼,却都在骂是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在打击迫害苏轼。

热门小说推荐
药妃在上
药妃在上

作者:穆丹枫

状态:完本

最新:大结局12

帅哥,江湖救急!借你衣服穿穿!”某女剥光正修炼某邪王,然后逍遥跑路。某邪王清醒之后咬牙:搜!给我掘地三尺也要把她搜出来!他是这个大陆众生膜拜的圣尊,神秘,高贵,不可攀。。她现代杀手之王,对他的评价是:妖孽,变态,神棍。她避他如蛇蝎,他缠她如缠藤。她无情无爱,快意恩仇。他却将她放在心尖尖上,不容任何人轻辱,他说辱我者尚可原谅,辱她者杀无赦! 药妃在上

目录

加书架

评星

点赞

夜间

设置

纠错

评论

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