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阳宫内。
这是李渊起事后,第一次商讨事宜,故而不仅仅李渊格外看重,参与会议的所有人,都竭尽全力的想要在李渊面前表现自己。
“突厥兵强马壮,如今马邑郡的刘武周,又举兵造反!
若是唐公南下,突厥与刘武周率兵南下,突袭太原,恐退路……”
刘文静想了想,对着李渊抬手行礼。
“臣建议,可遣使前往突厥领地,与突厥结盟,唯有先解决后顾之忧,再率军南下!
如此诸位将军,以及全军将士,不必担心退路,又无需防范刘武周,唐公亦可全心全意前往长安!
唐公若是不弃,臣愿请命,前往突厥领地商谈!”
刘文静率先向李渊提出建议。
宫殿内,听到刘文静的话,李世民、裴寂、窦琮、温大有、张平高、武信(武士彟)等人,全都赞同的点点头。
李世民看向伏子厚微微皱眉的模样。
“子厚!”
李世民轻声喊道。
这时候众人不由得纷纷看向伏子厚,李渊也把目光从刘文静身上移开,看向伏子厚。
“子厚觉得如何?”
李渊开口问道。
殷开山、段志玄、殷天纵、胡靖渊等人,全都望向伏子厚。
“回唐公!
若是可以,子厚不赞同与突厥合盟!”
伏子厚想了想,与其憋着不说,久而久之让李渊与其他人对自己产生隔阂,还不如把心里话说出来。
“子厚亦知刘大人言之有理!”
伏子厚先是看向刘文静,表达出刘文静的意见并没有错。
“可纵观北方,不仅仅是马邑郡刘武周举兵造反,臣服突厥,据最新的消息,朔方郡梁师都,杀郡丞唐世宗,起兵造反,向突厥请臣,还有黄河以北的窦建德、魏刀儿等一众贼寇,无一不臣服突厥!
在子厚眼里,突厥对中原虎狼之心,人尽皆知,见中原战乱,定不愿见到中原朝堂再度强大,唐公得到河东、再得关中,突厥必然再度攻来,终不免一战!
而唐公南下所需多久,子厚眼里,不过两月,甚至更短!”
伏子厚对着众人说到这里,随即看向李渊。
“唐公已经告示世人,此行南下,乃是废昏立明,拥立代王!
子厚以为,在世人眼里,承隋令而拒突厥,乃是唐公最大的不同!
而若与突厥结盟,看似结盟,然却会令唐公失其法令,不复正身!
陇西、关中、河东、河西诸地虽有贼患,然更多的,还是忠义之臣尚在固守城邑!
公有法令,乃天下臣服,号万民归心,换而言之,因不过两月之便,而与突厥结盟,弊患之处,难在百世千秋!”
伏子厚见到李渊面露思索,随后看向裴寂、窦琮,最后看向李世民。
“唐公南下,难在霍邑,而非河东,在子厚眼里,来护儿等诸多大将,皆下江都,而那宋老生有勇无谋,唐公与诸位南下定能一战克制,纵观北方突厥游牧之习性,部落之众分散各地游牧,待其可汗聚集部众,挥师南下,唐公早已身处长安,辅佐社稷!
如今晋阳城池修被,百姓又逢大胜,突厥到来,就算不能驱离突厥,也能固城坚守!”
伏子厚将利弊说出来后,便交给李渊、李世民、窦琮、裴寂等人决定。


